Quantcast
Channel: 頭條日報 Headline Daily - 頭條網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3087

偏差出在那裏? (港聞) 2016/09/02

$
0
0
  同一名冊,為何有不同結論?IT界新增選民那裏來,是今年選舉熱議焦點,當中一個理論是有其他功能組別選民轉界,以更好發揮手中一票的影響力,有說法指教育界是轉界熱點。為此本報展開追查,期望以數據驗證傳言真偽。要作這個報道,最好是比較兩屆的選民登記冊,但除了數據繁多,最大難度是選民登記冊只許看、不許記錄,而今屆登記冊可查,但上屆登記冊難尋。   為搜集資料,本報先獲得一批今屆IT界選民名字,按照其姓名核對上屆教育界選民名冊,同時向選舉處作出查詢。在選舉處回覆前,本報先審核出二百六十八個同名同姓的選民,依此按比例推論出約有一千五百名同名同姓教育界選民「轉界」。在本報作報道後,選舉處作出回覆,數字明顯有偏差,教協亦發出聲明對推論數字提出質疑,本報對此高度重視,問題是,本報單是抽樣已經找出二百六十八個同名同姓的人轉界,遠高於選舉處數字,究竟偏差出在那裏?   本報隨即發動更大力量追查,同時請教熟悉選民登記冊的多名人士,作出不同推論,包括會不會有不同名冊。大家的意見是:選舉處的選民登記冊有最準確的資料,包括身份證號碼,數據不可能出錯,排除不同理論後,認為同名同姓不同人的機會最大,但如果只有幾萬人名單,同名同姓機率有這樣高嗎?   最後,本報取得一份包括地址的二○一二年教育界選民名單,加入這個地址資料後再作對比,結果與選舉事務處的數字非常接近,於是我們得出名單中同名同姓其實不同人的機率相當高,故應該撤回當初的推論。   至於這個轉折的過程,是否解釋了教育界很多人轉往IT界的傳言由來,抑或還另有原因,是另一個可以繼續探討的課題。從今次經驗,亦說明新聞採訪沒有最好,只有更好,知自己的不足,才可以有更大的進步空間。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3087

Trending Articles



<script src="https://jsc.adskeeper.com/r/s/rssing.com.1596347.js" async> </script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