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日政府就長者綜援年齡資格提高至六十五歲,提出新措施「補鑊」,向六十至六十四歲領取健全成人綜援的人士,每個月提供一千零六十元的就業支援補助金。有社區組織表示,將長者綜援年齡由原本六十歲提高至六十五歲,使長者失去一系列特別津貼,長者福利明顯被倒退。
政府將於下月初實施收緊申領長者綜援門檻,該議案一直受到社會各界批評。政府昨日提出新方案,指議案生效當日,凡是領取健全成人綜援的六十至六十四歲人士,毋須就就業支援補助資金事先申請,將獲發一千零六十元的就業支援補助金,政府強調新政策不是為了節省開支,提出新措施是彌補長者與成人綜援的差額。
恐失去一系列特別津貼
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及香港老人權益聯盟就新方案表示,新措施實施後,即使有補助金方案,六十至六十四歲長者將會被定義為「失業綜援」類別,將失去一系列長者特別津貼包括每月三百三十元的社區生活補助金、眼鏡津貼、牙科津貼、按金津貼、電費津貼等,他們需要尋找工作或參與社區義工服務才能夠得到綜援援助。而且新政策收緊資產限額,將會剔除部份原本合資格的受助人士,以單身健全成人受助人為例,申領綜援的資產限額為三萬二千元,遠低於單身長者的綜援資產限額四萬八千五百元,兩者之間相差五十一點六個百分比。
民建聯葛珮帆表示,今次事件予人感覺政府不夠關心長者,促請政府未來對長者及弱勢社群能更有關愛,以同理心出發推出政策。
民建聯周浩鼎表示,這並非最佳方案,會提醒政府有進步空間,強調應鼓勵而非強逼長者工作。
林鄭月娥前晚約見建制派議員後,隨即宣佈新措施,民主黨涂謹申指,民主派議員代表一半市民,批評林鄭只約見建制派是「當一半市民死」,亦為社會和諧帶來負面影響。
↧